- 积分
- 703
- 最后登录
- 2017-1-13
- 阅读权限
- 30
- 注册时间
- 2011-7-1
- 回帖
- 47
- 精华
- 0
助理工程师
- UID
- 698
- 机械币
- 134
- 阅读权限
- 30
|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未来重点任务
节能汽车
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氢燃料电池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
节能汽车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环境挑战,全球汽车节能水平不断提升。我国乘用车和商用车新车油耗虽持续下降,但与国际水平仍有差距,长期存在核心技术掌握不足、先进技术研发滞后等问题。
目前乘用车发动机以汽油机为主,多采用气道喷射和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燃烧系统、低摩擦、热管理等技术相对落后,汽油机有效热效率普遍低于36%。AT、CVT、DCT、AMT、MT等多种变速器同步发展,在多挡化、高效化、自动化等方面依然存在差距,液力变矩器、双离合器、液压油泵、电磁阀等核心零部件研发和生产能力依然不足。整车风阻系数在0.32〜0.36之间,低滚阻轮胎开发能力欠缺,能量管理技术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混合动力乘用车产销规模依然较小。
商用车发动机以柴油机为主,替代燃料发动机份额很小。商用车柴油机以电控共轨、增压中冷产品为主,同时已掌握可变增压、废气再循环等技术。柴油机有效热效率普遍在42%〜43%。国内厂商具备变速器开发和生产能力,效率约为92%〜95%。商用车低风阻、低滚阻、能量回收技术应用较少,整车油耗相对较高。客车混合动力技术较为成熟,但是载货车混合动力技术研发和应用很少。
从前述的我国汽车技术总体发展目标看,在未来发展预期内,每年都有2 200〜3 000万辆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的新车大规模投放市场,因此加快提升汽车节能技术整体水平、加大优于当期油耗水平的节能汽车占比,对我国汽车产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作用。
发展目标
到2020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L/100km,商用车新车燃料消耗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节能汽车年销量占比超过30%。掌握混合动力、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汽车电子等汽车节能关键核心技术。
到2025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4.0L/100km,商用车新车燃料消耗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节能汽车年销量占比达到40%。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动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商用车混合动力技术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
到2030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3.2L/100km,商用车新车燃料消耗量同步国际领先水平,节能汽车年销量占比50%。重点开展新型燃烧、低摩擦、废热能量回收等前沿节能技术的前瞻研究。
技术路径分析
节能汽车技术主要包括发动机技术、传动系技术、整车技术、混合动力技术等方面。在节能乘用车方面,需要大力发展节能汽油机乘用车和混合动力乘用车降油耗技术。提高发动机热效率、优化动力总成及整车匹配,降低传动损失,减少整车能量损耗是提高汽油乘用车燃油经济性的主要方向。发动机专用化、混合动力系统效率提高是改善混合动力汽车燃油经济性的主要发展方向。在节能商用车方面,提高柴油机热效率、降低整车能量损耗和混合动力是研究的主题。
发展重点
(1)先进内燃机燃烧机理研究。建立燃烧基础研究平台,以提高发动机燃烧效率为中心,开展燃烧规律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精益燃烧系统方案。探索高压缩比燃烧、稀薄燃烧、低温燃烧等高效率燃烧模式,为产品开发提供技术平台保证。
(2)自主控制系统开发。随着汽车智能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对控制系统软硬件的自主开发需求日益提高。目前,国内自主整车多采用国外供应商的控制系统软硬件,在提升品牌形象、实现差异化竞争等方面严重制约着自主产品发展。在现有主要基于脉普(MAP)控制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基于模型、具有神经网络自学习功能的控制及车载诊断(OBD)策略,同步开发相应的电子控制器硬件,实现电子控制系统的自主掌控。
( 3 ) 全可变气门技术(VVA)。通过对全可变气门技术特征的分析,研究并提出全可变气门系统的结构及控制方法,规避现有专利,最终实现在整机上的商品化应用。
(4)废热能量回收技术。发动机废热能量超过总能量的30%,因此废热能量回收是目前最具潜力的发动机节能技术,国外已处于整车验证阶段。加强废热能量回收核心零部件技术研究,包括热电材料、换热器、膨胀机、工质泵等,尽快实现产业化。重点开发汽油机热电回收技术和柴油机朗肯循环回收技术。
(5)发动机热管理技术。通过结构优化、电动附件应用和控制系统升级开发,逐步提高发动机热管理水平,实现油耗的降低。
(6)变速器自动化、高效化及核心零部件技术。为实现节能效果的不断提升,变速器多挡化、自动化、高效化等技术的研究需要持续开展,同时对自动变速器的液力变矩器、离合器、液压油泵、电磁阀、液压阀体、高效执行机构等零部件进行重点研究,攻克制造工艺难题,实现产业化。
(7)低摩擦技术。深入研究摩擦机理,研究材料、结构及表面技术对摩擦的影响。重点开展摩擦材料的基础特性、涂层、配合、润滑脂特性等多方面的研究。
(8)增压器与应用技术。创新增压理念,提高增压器结构设计和制造技术水平,探索集成发电及电动功能的机电耦合增压器技术,提升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和驾驶性。
( 9 ) 先进燃油喷射系统研究。燃油喷射系统是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也是最重要的系统,对发动机燃烧放热过程起到关键性作用。需大力发展高压喷射、多次喷射、可变速率喷射技术,提高行业工艺和精密制造水平,实现产业化应用。
(10)48V系统开发。研究48V电机及其控制器一体化技术,开发高度集成的电机总成(比功率≥1.5kW/kg,集成式功率单元功率密度≥11kW/L(含散热器));研究48V电机与传动系的集成技术,实现12%〜15%的整车节油效果。
(11)混合动力发动机技术。针对混合动力发动机工况特点,需要开发专用的燃烧系统,以实现常用工况效率的最高化,降低整车油耗。针对频繁起停的工作条件,需要进行起停控制策略开发,以降低排放和油耗,提高可靠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