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面临的形势和发展趋势 1、形势不容乐观: 2011—2012年发展回顾: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 2011年工业增加值增速由2010年的21.1%下降为15.1%,下降6个百分点;2012年增速降为8.4%,同比又降6.7个百分点。
-- 2011年工业总产值增速由2010年的33.93%下降为25.06%,下降近9个百分点;2012年增速降为12.64%,同比又降12.42个百分点。
-- 2011年利润增速由2010年的55.6%下降为21.14%,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2012年增速降为5.18%,同比又大幅降低了15.96个百分点。 机械工业2013年1-5月经济运行主要指标 2012年机械工业逐月累计同比增长速度(%)
| 1-2月 | 1-3月 | 1-4月 | 1-5月 | 总产值 | 13.11 | 11.88 | 12.75 | 13.53 | 利 润 | 9.13 | 6.38 | 10.07 | 13.7 | 增加值 | -- | 9 | 9 | 9.3 |
工业增加值增增速呈现缓慢回升趋势, 略低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9.4%);总产值增速缓慢回升;利润增速也略有回升。 尽管“十五”、“十一五”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我国机械工业大而不强、基础薄弱、高端装备主要依靠进口的局面仍然没有明显的改观,目前又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式和环境:发展方式仍然较为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发展滞后。在以上方面取得突破是实现我国机械工业可持续发展、由大变强亟需解决的问题。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方式仍然较为粗放:投资快速增长(“十一五”年均增速38%)但外延倾向严重;单位产出的能耗及材耗高;效益及效率低,我国机械工业增加值率一般在25%左右,而发达国家则在30%以上等。 2)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呈现中低端产品产能严重过剩、高端产品短缺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主要依赖于实物产品,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集中度低,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少;对品牌、质量重视不够,世界知名品牌少,品牌价值低。 3)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薄弱,无法有效支持产业升级:研发能力弱,缺乏核心技术。新产品贡献率平均仅为5.9%,仅为工业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大中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仅1.4%左右。我国关键技术的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左右,而发达国家平均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仅5%左右 4)基础发展滞后:相对于整机,基础配套落后;基础技术/关键零部件/共性基础工艺/特种原材料滞后;缺乏国际影响力的标准。 3、面临的新形势、挑战和机遇 1)新形势 -- 中央明确了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发展方向,以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发展不可能持续。 -- 我国面临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恶化日益紧迫,要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高质量、高效率、高可靠性、智能化的装备产品,提高能源、材料综合利用效率,促进绿色制造和全社会节能减排。 -- “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机械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要注重民生机械产品,扩大内需市场增强吸纳就业能。 2)挑战 -- 国家产业政策强调发展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长期维持高投入,技术改造方向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两化融合等作为主要抓手; -- 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各行各业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品的技术水平、智能化、质量、可靠性等提出更高要求; -- 技术创新难度加大:依靠技术引进、技术合作、市场换技术面临发达国家更大的戒心和抑制,自主创新是必由之路。 -- 基础配套滞后更为突出: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零部件、特种材料、热、煅、焊、铸造等基础工艺将制约新兴产业的发展。 -- 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发展滞后:提高产品成套能力、提供解决方案能力、增值服务能力是转变发展方式,满足客户需求的重要途径。 --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成必然趋势。 4、清醒认识经济趋缓必然性 1)发达国家均经历过高速发展后的调整,如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91年后,经济衰退持续了18年之久; 2)高投资、高能耗、高污染、低劳动力成本、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等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也不能再让它持续; 3)国家建立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取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两化融合、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等。 4)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各行各业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品的技术水平、智能化、质量、可靠性等提出更高要求。 5)技术创新难度加大,依靠技术引进、技术合作、市场换技术面临发达国家更大的戒心和抑制,自主创新既是必由之路,也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