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030
- 最后登录
- 2013-10-14
- 阅读权限
- 30
- 注册时间
- 2011-7-1
- 回帖
- 63
- 精华
- 0
村里打铁的
- UID
- 1456
- 威望
- 0
- 机械币
- 198
- 活力
- 0
|
当前我国农村对农机需求特点分析
摘要: 农业机械工业是生产农业机械,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农村副业与渔业提供生产和加工设备的产业。它直接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装备及生产手段,对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具有关键性作用。笔者立足我国农村的现实,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对农机的需求的特点。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农机 农村
一、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及市场的现状
1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
建国以来至 90 年代末期:我国基本国情是以农业扶持工业,当时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 20 世纪 70 年代,由于实行的是计划分配,市场基本没有竞争 , 农机行业是炙手可热的行业;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末,市场化把一大批农机企业和农机公司推向了市场的边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计划分配取消,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问题也就暴露出来,很多农机企业都随之陷入困境,农机市场开始衰落,做农机的厂家开始纷纷向其他行业转行。当农机企业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的时候,许多企业能做的就只有等待或改变。在那几年轰轰烈烈的转型过程中,一批企业成了转型的牺牲品,另一批企业却很幸运地存活下来。
自 2002 年起我国的年人均 GDP 已超过 1000 美元大关,按照工业化进程的国际经验,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由农业哺育工业向工业反哺农业转变的全新发展时期,进入到全党全国整体推进全面小康的新阶段,国家财政有能力加大对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 2004 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明确把农机补贴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为各地农机补贴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依据,标志着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的崭新阶段,逐渐向以工补农阶段过渡。
2005 年以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特别是支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措施进一步落实,其效应得到了进一步释放,国家支持“三农”的相关政策逐步落实,如购机补贴政策正在落实到位,将进一步促进农机化的发展,机械化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为了挣到更多的活钱,一些农机户将把有些老机型淘汰,进行更新换代。农民收入增长是农机市场持续增长的物质基础。由于粮、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种植户的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农业税的减免使农民得到了实惠,提高了农户对新型农机的购买能力。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和提高农机化水平的投入,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较大地刺激了农机市场的需求,使农机化发展得到了法律的保障和支持,在一些区域出现了对农民购买农机放宽银行贷款限制的政策,对整个农机市场的持续走强起到了推动作用,农机化工作步入健康发展快车道。
我国农机工业经过 50 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拖拉机、内燃机、耕作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排灌机械、运输机械、牧业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半机械化农具、拖内配件等 13 个小行业,能生产 16 大类、 3200 多种产品的完整工业体系,农机工业整机产值在 2005 年突破了 1000 亿元大关。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的巨大变化,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农业机械主导产品有:拖拉机、农用运输车、联合收割机、农用水泵、配套农具等。
二、我国农机市场的现状
1) 有效供给不足,产品适应性不强
面对市场的变化 , 少数农机企业开始运用差别营销策略和集中营销策略,实施名牌战略,占领有效细分后的目标市场,对农机消费需求、消费结构、消费特征做一些初步研究。
目前 , 市场上的农机供应存在或多或少的情况:低质低价农机多 , 新潮名称农机多 , 传统小农机多 , 杂牌农机多,高科技农机少 , 实用耐用农机少,正品名牌少,性价比高的农机少;农机市场不是没有需求 , 而是现有产品不对路 , 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不是农民不愿购买某些农机产品 , 而是农民不喜欢某些产品。因此 , 供求脱节也是造成前几年农机市场的疲软原因之一。
农民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 缺乏对有关农机知识的了解 , 对假冒伪劣农机的识别水平低。与此同时,农村市场假货横行,部分农民因害怕上当受骗而放弃购买,也严重影响了名优农机产品在农村市场上的销售。由于以上种种原因 , 使得农民本来就十分有限的购买力还要大打折扣 , 抑制了农机市场的发展。
2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实际购买力有限
农民收入中,出售农产品的收入占很大比重,农产品普遍出现卖难和价格问题,使收入呈现不稳定状态。另外,受下岗职工二次就业、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等影响,非农就业机会减少,农民收入增幅相对不大。而农民负担不断加重,各种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费用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 5% 的比例。另外,农民防灾、防病、防老的意识增强,对消费持十分谨慎的态度。这种种原因严重阻碍了农机市场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的转化。
3 )市场信息不充分
市场信息不灵,首先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由于农民不能及时了解到市场上的需求,所以往往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不能够适销对路,使收入减少。其次,市场信息不灵也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消费。不少地区农民反映,由于不太了解农机市场信息,常常不知道买什么农机好,怎么买,如何用。条件好的农村也只是依靠电视了解一些市场信息,消费观念远远落后于城市居民,一些农民有了钱也不知道怎么投资。
4) 流通体系不健全
我国农村商品组织体系上,形成了国有商业供销系统和农村集体、个体商业并存竞争的局面。在目前个体私人流通企业已成为农机流通经营的主体,个体经销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实力不强,经营分散,服务意识淡薄,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的需要。另一方面,农机市场发育不健全,仍属于初级市场,市场秩序和管理比较混乱,并且农机的行业垄断、地域封锁,地方对外省优质产品进入市场层层设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机市场的健康发展
5) 售后服务不及时
农机市场由于利润薄、维修网点少,交通条件差,通讯设施落后,造成了农机企业在售后服务、维修方面的被动。农机出了质量问题难以及时得到解决,增加了农民消费技术含量较高的农业机械的心理负担。而且由于有些企业认为农民对服务意识的要求不强烈,而有意怠慢农民遇到的各种问题。以上主要是宏观现状的分析,单个企业无法根本改变它,但必须研究它,正视它,并从各方面去适应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