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54|回复: 0

[皖] 合肥工业“争先进位”取得成效

[复制链接]

581

主题

374

回帖

3725

积分

版主

UID
8
机械币
3247
阅读权限
100
发表于 2013-3-26 08: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合肥工业“争先进位”取得成效

  近两年来,安徽合肥市工业一直呈快速增长。尤其是在2012年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仍做到了“争先进位”: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600.1亿元,同比净增1018.5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653.5亿元,同比增长17.4%;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第3位、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第1位。今年一、二月份仍保持较好势头。

  牢固树立“工业强市”思想。合肥市委、市政府和市经信委认真贯彻“工业强省”战略,把工业放在主导位置来抓。合肥市先后出台《加快中心城区工业优化布局转型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奖励政策》、《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工程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新型工业化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十一五”期间和进入“十二五”以来,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大力支持新产品开发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工业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大力推动项目建设。发展工业,项目尤其是大项目是基础。合肥市2012年“121”重大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99.1亿元,占工业投资的19.3%;组织实施技术改造“双千工程”,全年先后实施两批“双千工程”,共有546个项目入库,项目总投资574.2亿元,全年完成投资234.4亿元,全部建成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214.1亿元。全力争取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专项技改项目,14个技改项目列入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计划,获得支持资金11839万元;59个技改项目列入省财政专项,获得支持资金1431万元。一些大项目如熔安动力、江淮汽车新项目建设成功,产生了重大效益。

  积极抓好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合肥市统筹规划建设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目前已有经开区、新站区、高新区3个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肥东经济开发区、长丰双凤工业园、肥西柏堰科技园分别获得食品和农产品加工、节能环保、智能家电省级示范基地称号。目前,该市已拥有3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示范基地数量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第四。

  认真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举措。积极推进全市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目前,该市已拥有222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国家级1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二位。大力实施品牌示范工程。牵头出台《合肥市关于开展品牌示范企业建设的实施意见》,安徽叉车、安利合成革、合肥美菱、合肥荣事达三洋四家企业被列为国家品牌培育试点企业。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产学研联合“1+N”计划,鼓励1家市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要和2家以上高校、科研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研发机构。

  着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以成功获得“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称号为契机,全方位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形成覆盖全市主要产业、重点区域的两化融合推进格局,荣获工信部第二批两化融合试验区综合评价第一名。安徽叉车、江淮汽车、华泰集团等3家企业入选首批218家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名单,占全省入选企业数的37.5%。同时在推进“数字企业”、“无线城市”、“动力100无线企业”、三网融合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积极做好为中小微企业服务工作。成立中小企业服务大厅,为企业提供政策宣贯、融资担保、管理咨询等一系列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截至去年底,大厅共接待咨询1580人次,与企业签订各类服务协议120份。完善网上金融超市,现有70家金融机构入驻,提供400余种金融产品服务,全年向金融机构推荐优质中小企业2000多户。全年组织各类银企对接会26场,115家金融机构和601户工业企业参加对接,落实贷款208.36亿元;全年向金融机构推介1083户优质小微企业,其中有298户企业获得贷款21.66亿元,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了融资难等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机械村 ( 渝ICP备17010994号-1|渝公网安备50022702001048号 )

GMT+8, 2025-4-6 16:31 , Processed in 0.013897 second(s), 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机械村

Copyright © 2012- Jixiecun.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