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301
- 最后登录
- 2023-11-6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11-6-11
- 回帖
- 286
- 精华
- 0
机械操作工
- UID
- 471
- 机械币
- 1035
- 阅读权限
- 20
|
中汽协董建平:中国零部件未来的出路就是要走出去融入国际竞争
2013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60周年,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也迎来60岁。从当年在汽车局到合资企业负责采购再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管零部件,几十年来他感受着中国汽车零部件伴随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但其中隐含的很多问题却迟迟没有得到太多根本性转变,他表示:“巨大的市场让很多零部件企业沉溺于国内,进行着低端化生产。中国零部件未来的出路就是要走出去融入国际竞争,这是一个必由选择。”
回顾中国汽车工业过去的60年,董建平认为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三个阶段”。所谓“两个时期”就是以改革开放为节点划分,前后是完全不同的发展阶段。而“三个阶段”是指过去为卡车服务的零部件体系;到后来“缺重少轻”的年代开始发展轿车工业,出现给轿车配套的零部件体系;再到加入WTO之后,中国零部件开始面向国际市场,民营企业也得到蓬勃发展。如今,中国零部件的出口量已经占据着绝对优势,去年出口额达550多亿美元。
虽然零部件出口量占据绝对优势,但不可否认几乎所有的国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随整车企业进入到中国,并与整车形成独立、完善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其中大部分都是来自外资的出口贡献。而本土零部件企业主要针对国内自主整车企业配套,但自主品牌整车企业产品整体处于市场的中低端,销量不佳且频繁换型,对我国零部件企业的带动有限。
董建平指出,“我国零部件企业大多采取技术跟随策略,缺少研发创新能力。虽然工艺装备水平已经较高,但产品先进性依旧不够。”因此,大多数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仍然掌控在外资企业手中,国内市场又难以形成完善、稳定、和谐的零部件配套供应的战略体系。
国内市场增速放缓和海外金融危机给国内零部件企业引进技术的最佳时机。未来,中国零部件企业将有更多机会与欧美国家掌握一定核心技术的中、小型零部件企业展开合作。“这些企业不仅具有一定的核心技术能力,拥有品牌商誉,而且还具有良好的上下游客户关系和营销网络,有实力的中国零部件企业可以主动扩大国际合作,以实现共赢为双方合作的基础,快速提升创新能力。”董建平说。
另外,他还提出:“要继续鼓励跨国企业在中国搞研发,这样国内优秀零部件企业才有机会通过改型进入配套体系。而国内整车企业也要摒弃简单的全球化拼装思维,与零部件企业形成真正技术关系。”董建平描绘,“未来零部件会是多元化企业植根中国,能够利用中国的资源与原材料,进行核心技术研发的本地化,这才是中国实现‘汽车强国’的根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