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483
- 最后登录
- 2023-2-9
- 阅读权限
- 40
- 注册时间
- 2011-6-1
- 回帖
- 60
- 精华
- 0
机械工程师
- UID
- 119
- 机械币
- 469
- 阅读权限
- 40
|
“明天谁来种地”问题该如何解决?
导读: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农村出现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和农业兼业化、副业化现象,“明天谁来种地”问题该如何解决?从当前国情来看,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把完善一家一户“小农”与发展家庭农场等“大农”结合起来,并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着力培育职业农民,让农民经营农业获得合理利润,从而解决谁来种地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不少农村出现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和农业兼业化、副业化现象,“明天谁来种地”问题日益突出,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此,可以从发展规律、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深入分析,以利于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自觉地肩负起责任,推进粮食生产稳步发展。
从发展规律看,家庭是农业经营最有效的主体。农业是个十分特别的产业,无论是农作物还是畜牧水产都是有生命的,这个生命体每天都在变化,传统农业生产是露天的,对大自然的依赖特别强,大自然每时每刻也都在变化。怎样才能让农民关心气候的变化、关心庄稼的生长?只有当这件事情是农民自己的,庄稼生长得好坏跟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时候才行。包产到户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农民觉得生产成果与自身的利益直接挂钩,农民就尽心尽力种地,粮食就增产,这是集体劳动和雇工劳动所不具备的。
从国际经验看,各国农业都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纵观世界各国农业生产经营,都是以农户为主的。农业搞得再现代化也还是以农民家庭经营为主,只不过规模大小不一而已。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无论是“人少地多”的美国、加拿大,“人地平衡”的法国、德国,还是“人多地少”的日本、韩国,家庭经营都是最普遍的农业经营形式。
从我国国情看,面临的形势和压力要求创新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城镇化拉动内需战略使“明天谁来种地”的矛盾更加突出。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必然伴随着农民的加速转移。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民工数量已达到2.46亿,每年还在以900万—1000万的速度增加,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土地。与此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里扎根的愿望日益强烈。二是长期以来种地收益偏低使农村适龄劳动力流失的问题更加突出。粮食是弱势产业,受成本、粮价等因素的影响,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长期偏低,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据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河南省农民种粮收益为314元,和2008年相比,4年间只增加122元,每年增加仅30元左右。而全国农民工月均工资2011年就已达到2049元的平均水平,和2008年相比,三年间就增加了844元,每年增加281元,是种粮增收的9倍多。三是农村缺乏青壮年劳动力的现状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压力更加突出。当前农业青壮年劳动力的匮乏,导致粗放经营成为普遍措施,出现“广种薄收”、“只管种和收”甚至“只种不收”的现象;复种指数下降,冬季随处可以看到大面积的空白地;耕地抛荒现象严重,许多过去粮食自给有余的乡村变成了纯粹消费村。同时,随着人口总量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农产品工业用途拓展,我国粮食需求将持续增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对此,关键是要创新农业经营体系,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除了要从土地资源、水资源、市场、技术、流通、农业投入等方面来考虑外,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劳动者的影响,也就是要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笔者认为,今后应把完善一家一户“小农”与发展家庭农场等“大农”结合起来,并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着力培育职业农民,形成以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为补充,以农民合作社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让农民经营农业获得合理利润,才能有效破解“明天谁来种地”的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