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能源研究院组织召开研讨会 能源电力供需形势与能源结构调整成焦点
“2010~2035年间,世界电力需求年均增速为2.2%~2.5%,发展中国家增速是发达国家的3.5~3.7倍。然而目前,我国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却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我们必须要主动去适应全球性能源转型的变化。”日前,在国网能源研究院组织召开的中国电力与能源研讨会上,有关能源电力供需形势与能源结构调整话题成为与会领导和专家热议的焦点。
如何更有力地通过分布式能源及智能电网建设等各种途径促进发展,跟上世界能源转型的脚步,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能源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经济变化和环境压力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
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认为,两个方面推动着我国的能源转型。一个是经济变化,我国目前处于迈向重化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大量重化工产品的市场内生需求开始下降。“经济结构调整到了新阶段时,单从历史演进数据倒推,已很难准确判断我国未来能源和电力需求。”冯飞说。
“另一方面是环境驱动的变化,诸如PM2.5、本地污染物等问题。和全球以气候变化推动能源经济的转型不同,我国还是本地污染物为主的。”冯飞表示,考虑到环境的承载能力,我国应该重点在化石能源上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发挥其对结构调整的明显作用。
国网能源研究院院长张运洲表示,去年入冬以来,部分地区发生的雾霾天气,是粗放型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对环境影响达到临界点的集中体现。转变发展方式是社会各方共识。在能源电力领域,主要的污染治理手段包括削减燃煤、加大天然气和清洁能源的替代利用等。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俞燕山目前正在组织编制国家能源战略发展行动计划(2013~2020),同时准备启动“十三五”能源规划前期研究工作。他提出了“未来能源需求到底有多大,究竟会发生量变还是质变以及如何判断”等问题,供与会专家共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