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742|回复: 16

[机械综合] 苏联援华156项工程——新中国的工业奠基石(上)

[复制链接]

361

主题

461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UID
11
威望
12
机械币
2901
活力
64
发表于 2014-1-2 09: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联援华156项工程——新中国的工业奠基石(上)
工程总投资:196.3亿元
工程期限:1950年——1969年



上世纪50年代由苏联专家提供技术援助而建设起来的中国洛阳第一拖拉机厂,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最大拖拉机生产企业。该厂1955年开工建设,1958年中国第一台名为“东方红”的拖拉机在此下线,从此启动了新中国拖拉机工业和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引擎。如今该企业的产品已反销到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2008年该公司的销售收入达到126亿元,产品也由原来单一生产履带拖拉机变成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动力机械、汽车和零部件等,成为多类产品的综合性机械制造企业。

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万亿元大关,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位。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达到146183亿元,约合2.1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2.9万亿美元。高技术产品出口达到4156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有210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钢铁、水泥、电力、石油、煤炭、汽车、造船、电子电器等工业产值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而在1949年新中国诞生之初,我国还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净产值仅为45亿元,占国民经济比重只有12.6%。经过长期战乱,国家元气大伤,发展经济的基础极为薄弱。当时全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美国的五十分之一;全国发电量只有43亿千瓦时,居世界第25位。全国煤炭产量只有3243万吨,居世界第9位。全国石油产量只有12万吨,而美国是27035万吨,主要石油产品均需进口。全国水泥产量只有66万吨,是印度的三分之一。全国粮食产量为11318万吨,尚不足以解决温饱问题。全国人均国民收入仅为27美元,不及亚洲平均水平(44美元)的三分之二。

361

主题

461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UID
11
威望
12
机械币
2901
活力
6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09: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组对比数据背后,隐含着中国这个数千年来建立在农业基础上,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在近百年时间里实现工业化的艰辛历程。纵观当今世界65亿人口中,欧美主要工业国人口约为7亿,所占比例不足11%。而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庞大国家快速进入工业化,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现象,也必然面临许多人类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挑战和问题。

世界银行对主要经济体2008年工农业GDP的测算结果:
第一名:美国,2.9万亿美元
第二名:中国,2.4万亿美元
第三名:日本,1.6万亿美元
第四名:德国,0.9万亿美元
第五名:英国,0.648万亿美元
第六名:法国,0.6万亿美元
    
第七名:意大利,0.50万亿美元
第八名:加拿大,0.35万亿美元
第九名:西班牙,0.33万亿美元
第十名:俄罗斯,0.32万亿美元
第十一名:巴西,0.30万亿美元
第十二名:印度,0.29万亿美元
第十三名:韩国,0.289万亿美元
(仅计算实体经济部分,排除虚拟经济成分)


从1890年起,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汉三镇兴办近代工业,湖北纺纱局,织布局,缫丝局,钢药厂等相继建立,奠定了武汉地区工业的基础。1890年9月6日,张之洞湖北省汉阳县大别山下找到厂址,即在当地设铁厂,枪厂和炮厂。这是中国第一家系统完备的兵工厂,照片中是辛亥革命后汉阳兵工厂鳞次栉比的厂房,高高的烟囱冒着浓烟,在当时可是一派繁荣景象的写照。闻名全国的“汉阳造”步枪就是在这里生产的。仿造德国出品的1888式毛瑟步枪。

361

主题

461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UID
11
威望
12
机械币
2901
活力
6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09: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刺刀威胁下的工业化进程

中国近代工业化起源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洋务运动,鸦片战争宣告中国丧失了两千年来的优势地位,在殖民列强的坚船利炮下,睁眼看世界的有识之士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试图通过吸收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富强起来。由此中国建立起了第一批造船厂、纺织厂、兵工厂。从1872年—1911年所设立的商办、官办、官商合办及中外合办工业共521家,其中在1895年后设立的为447家,占85%。可见中国近代工业基本上是在1895年以后起步的,比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晚了一百余年。在此后的半世纪中,长期的政局动荡、战火硝烟、殖民掠夺,使工业建设举步维艰。而1948年国民党开始败退至台湾时,将大量工厂机械拆走,不能拆走的就破坏掉。在上海解放前的几个月里,蒋介石动用军舰将大批机器设备、布匹等物质向台湾转移,仅从上海一地就装走了1500多船。蒋介石还逼迫国民党资源委员会委员长孙越崎将一些重要的工厂拆迁运台。大批最为关键的技术人才也去了台湾。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残存的工业企业、畸形的工业布局等现象表明,中国的工业体系尚未形成规模。

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中国重新开始了工业化征程,但这一次中国并没有沿用其他国家采用的从轻纺工业起步的工业化道路,而是采取了重化工业起步的超常规道路,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此时前苏联的发展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学习、借鉴的榜样。

1917年十月革命前,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产品只占国家全部产品的l/3,农业产品则占2/3。1914年沙俄的工业产品只占世界工业产量的2.46%。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反革命叛乱,使已属落后的俄国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国内战争结束后,苏联开始恢复农业建设,并确立重工业化的发展方针,即从机器制造业开始,拉动整体工业发展。到1932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产量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工业发展速度居世界第一位。正是这时期打下的重工业基础帮助苏联打赢了卫国战争。到二战结束后,苏联已成为足以与欧美抗衡的超级大国。而在新中国诞生之初,在面临西方列强封锁的情况下,当时对中国友好的苏联,便成为中国发展重工业的主要技术来源。

361

主题

461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UID
11
威望
12
机械币
2901
活力
6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09: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1953年-1957年,新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的重要时期。在遭受全球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封锁、禁运的环境下,中国通过等价交换的外贸方式,接受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设备援助。建设了以“156项重点工程”为核心的近千个工业项目,使中国以能源、机械、原材料为主要内容的重工业在现代化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以“156项重点工程”为核心,以900余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的工业建设,使中国大地上史无前例地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雏形。

尽管“156项”是当时妇孺皆知、举国关注,至今仍为研究中国工业发展者经常使用的专用词语;但是目前却很少人能说得清它的来源与内涵。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是因为:第一,“156项”企业中有近l/3属军工企业,长期处于保密状态,厂名用代号表示,厂址、产品都属保密范围。第二,与此相关,其他民用项目与这些项目联系在一起,也处于保密状态。第三,有关资料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有些甚至在历史动乱中被销毁。第四,经过五十多年的历史变迁,企业的主管部门经常撤并,企业产品、厂址、厂名等也发生了变化。由于这些原因,使得“156项”建设的基本情况存在的说法很多,而且差别很大。时过境迁,半个世纪之后,在中国历史档案逐步开放,中国军工企业大量转产民用品,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日益深化的今日,这些问题有必要也有可能产生一个清晰的答案了。


1944年7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林彪、叶剑英在延安王家坪会见美军“气象观察组”成员、美国驻华使馆二秘与中缅印战区政治顾问谢伟思(左三),此后,谢伟思在延安生活了三个多月,多次会见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叶剑英、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还访问了许多抗日革命根据地,会见了林彪、聂荣臻等将领。谢伟思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美国政府提出了建议:在援助国民党政府抗战的同时,也应给予中共以支持。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尽快打败日本,也有利于和中共建立建设性关系。但这时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实际上已从“援蒋但不反共”转向了全面支持蒋介石政权。

361

主题

461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UID
11
威望
12
机械币
2901
活力
6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09: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确立从苏联引进资金和技术的方针

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经济如何发展,毛泽东于1944年在同美军观察组成员谢韦思的多次谈话中,曾经设想中美两国经济合作。他认为:在中国,工业化只能通过自由企业和在外国资本帮助之下才能做到;中国可以为美国提供“投资场所”和重工业产品的“出口市场”,并以工业原料和农产品作为美国投资和贸易的“补偿”。但是战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使得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确立了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相应形成了从苏联引进资金和技术的经济建设方针。

这一方针的实施是从新中国建立前夕,1949年1月苏共政治局委员米高扬来华与中共领导人会谈协商开始的。1949年1月30日,米高扬同来华帮助修复东北地区铁路桥梁的苏联铁道部长科瓦廖夫应中共中央邀请,一同来到当时中共中央所在的河北阜平县西柏坡,与中共中央领导人会谈。1949年2月2日,朱德和任弼时会见米高扬等人,讨论苏联在中国军事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中方希望苏联帮助东北的工业开发并派遣500名技术专家,争取把它变成中国的国防基地,应该能够生产汽车、飞机、坦克和其他武器,中方以东北的稀有矿藏折价抵付。2月6日和7日,毛泽东主持了最后两天的会谈,在6日的谈话中,毛泽东提出总共需要3亿美元贷款、300辆汽车,以及各种必要的物资、机器、石油产品和造币用的银子等援助。如果苏联可以提供这笔贷款,希望能够从1949年起在三年内分期提供,中国会连本带息如数归还。

1949年6月21日,刘少奇率中共中央代表团离北平赴苏联访问。代表团成员有高岗、王稼祥。6月26日到达莫斯科。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初步会谈中,为了获得苏联3亿美元的贷款,中方同意斯大林所提出的条件,包括中国向苏联提供其所需要的茶叶、桐油、大米、钨砂、猪鬃及植物油等。8月4日,毛泽东复电刘少奇等,表示同意苏中两方组织共同委员会来把借款和定货等问题具体化;但是由于当时国内正在建立统一管理经济的机关,解放的地区正在不断扩大,而且缺乏专家与资料,一时无法向苏联提出全部货单。所以商请联共中央同意将共同委员会设在中国,由柯瓦廖夫先带主要专家来华与我国共同商定全部或主要部分货单。并提出:如斯大林同意先派人来华组织共同委员会,最好先带铁路、电力、钢铁、煤矿、煤油矿、军事等方面的专家同来。苏共中央同意了这个提议。8月14日,刘少奇与来华苏联专家的负责人柯瓦廖夫及苏联专家220人一起离莫斯科回国。此后,中苏两国专家共同研究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具体项目。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受到斯大林欢迎。

点评

苏联曾经也是帮助过中国的呀  发表于 2014-1-3 15:08

19

主题

47

回帖

418

积分

机械操作工

UID
347
威望
0
机械币
73
活力
20
发表于 2014-1-2 10: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力啊!楼猪继续~

82

主题

57

回帖

1593

积分

机械工程师

UID
340
威望
0
机械币
289
活力
78
发表于 2014-1-2 10: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毛子当年帮助了不少,后来留下的烂摊子也不少啊

0

主题

51

回帖

15

积分

初入机械村

UID
11168
威望
0
机械币
5
活力
0
发表于 2014-1-2 16: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361

主题

461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UID
11
威望
12
机械币
2901
活力
64
 楼主| 发表于 2014-1-3 08: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10月2日,苏联政府即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国政府。10月5日,中国各界代表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集会,宣布成立中苏友好协会,刘少奇为主席,宋庆龄、沈钧儒、郭沫若等人担任副主席。

1949年12月1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林伯渠同张澜、李济深、郭沫若、黄炎培、沈钧儒等12位民主人士座谈,磋商毛泽东访苏签订中苏条约事宜。接着由周恩来指导有关部门编写访苏材料,协助毛泽东作访苏的准备工作。12月16日毛泽东抵达莫斯科。1950年1月5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组织座谈会,协商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中国同苏联签订新的友好条约和贷款、通商、民航合作等协定的建议。1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一致通过以上建议。

1950年1月初,毛泽东在莫斯科向斯大林提出,希望命令有关部门速派水电站方面的专家前往东北松花江小丰满水电站,现场调查那里堤坝遭到破坏的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1月10日凌晨,周恩来率领由李富春、叶季壮、欧阳钦、吕东、张化东、伍修权、赖亚力等组成的中国政府代表团乘火车赴莫斯科会同毛泽东同苏联政府谈判。1月22日,在毛泽东与斯大林的第三次会谈中,毛泽东又提出,在中苏即将签订的条约中,最重要的问题是经济合作。此后,对于中苏贷款协定所属附件规定在借款和还款期内,由中国以其剩余的战略物资供给苏联的条款,苏联要求供应钨、锑、锡、铅四种。中方回答说除铅为中国入口货外,其余三种物资剩余后愿首先满足苏联需要。2月14日中苏两国正式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合政府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其中规定以年利1%的优惠条件苏联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用以偿付为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而由苏联交付的机器设备与器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原料、茶、现金、美元等分十年付还贷款及利息。1950年9月30日,两国互换协议批准书。

条约签订以后,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一行14人启程回国,结束了两个月的访苏行程。而由李富春、王稼祥、叶季壮、刘亚楼、赛福鼎.艾则孜、伍修权组成新的代表团,留苏继续进行谈判并签订一些单项经济贸易协定。为了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特别是从苏联引进技术设备的需要,1951年8月,中国派遣370名学生和88名干部赴苏联学习和实习。至1952年初,苏联帮助设计的项目共有42个。

1952年8月,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我国政府代表团,到莫斯科与苏联政府进一步商谈请苏联政府对我国经济建设予以援助的问题。在原则确定后,周恩来总理、陈云副总理等先行回国,李富春同若干助手继续与苏方商谈对我国经济建设援助的具体细节,历时八个月。于1953年5月15日由李富春和米高扬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订《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协定》。商定由苏联在1953年至1959年内,用技术设备援助中国建设与改建91个企业。包括两个百万吨钢铁联合企业,8个有色冶炼企业,8个矿井、1个煤炭厂,1个百万吨炼油厂,32个机器制造厂,16个动力及电力机器厂,7个化工厂,10个火力发电站,2个药厂及一个食品厂。上述91个企业,加上1953年4月以前,在1950-1952年3年中陆续委托苏联设计,并经苏方同意援助我国建设与改建的50个企业,共141个企业。中国政府为偿付以上设备和技术援助,将按质按量对苏联供给钨精矿16万吨、锡11万吨、钼精矿3.5万吨、锑3万吨、橡胶9万吨以及羊毛、黄麻、大米、猪肉、茶叶等。

按照协定,在自1953年至1959年的7年期间内,上述141个企业建成后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将大大增长,不论在黑色冶金方面,有色金属方面,煤炭、电力、石油方面,机器制造工业方面,动力机械制造方面,化学工业方面,都超过现有生产能力一倍以上;中国将有自己的汽车工业和拖拉机工业;机械方面和国防工业方面将有许多新的产品出现。到1959年,中国钢铁、煤炭、电力、石油等主要重工业产品,大约等于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水平,接近或超过日本全面发动侵略中国战争时(1937年)的水平。即钢的产量超过500万吨,煤达到一亿吨,电力在200亿度以上,石油250万吨左右。上述主要产品,是国家工业水平的主要标志。这些企业建设完成后,中国将成为一个有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的国家,中国的工业化将有一个稳固的基础。


1958年毛泽东会见访华的赫鲁晓夫

361

主题

461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UID
11
威望
12
机械币
2901
活力
64
 楼主| 发表于 2014-1-3 08: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赫鲁晓夫接班

1953年3月斯大林突然去世。临终前没有明确指定接班人,这使苏联领导层出现最高权力的争夺。同年9月,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其地位还不能同斯大林担任的总书记相比,急需得到中国共产党的支持。1954年9月赫鲁晓夫首次来华前主持召开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决定对华大幅增加援助作为礼物,并在前述141项工程的基础上再增加15项工程,并提升技术含量。伏罗希洛夫发言称这是苏联经济难以承受的,赫鲁晓夫则说非如此不能使中国人感受到友谊。

果然,1954年新中国国庆五周年前夕,赫鲁晓夫率领庞大的代表团来华,以谦恭的态度对待毛泽东,主动提出交还旅顺基地并废除斯大林时代一些不平等的协定,承诺增加对华援助项目并供给先进装备。同年10月下旬,西德加入北约,引起苏联和东欧极度紧张,一些居民开始抢购面包存储备战。随后,赫鲁晓夫成立华约组织同北约对抗,并希望中国加入。毛泽东本着独立自主的精神拒绝了,不过仍于1955年5月派彭德怀以观察员身份前往出席华约成立会议。当时苏联国防部长朱可夫提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军队应统一装备以利作战,彭德怀则说我军武器已落后于苏军现役装备10年。苏方表示可提供现役的新装备,而且输出技术由中国自行生产。

这与斯大林时期相比,算是好多了。早在1949年7月,鉴于解放台湾的需求,刘少奇秘密访苏时提出购买军用飞机,斯大林当即慷慨答应提供“最先进的飞机”。闻听此言,中共中央内定的空军负责人刘亚楼马上率团前往莫斯科谈判。然而,在他们询问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时,苏方人员却连性能都不相告,只提供二战结束时苏军装备的拉-11螺旋桨战斗机。中方还发现,斯大林甚至让人修改了与刘少奇会谈的记录,把“最先进”改成了“先进”,显然是一时高兴做出承诺后又反悔了。面对中方的质询,苏方吹嘘拉-11性能优于国民党军装备的P-51“野马”战斗机。实际上,二者至多空战水平相近,论航程和对地攻击能力,拉-11远远落后。鉴于苏联是当时新中国惟一可能的装备来源,新建的解放军空军还是接受了几百架拉-11。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斯大林为动员中国参战,承诺保证供应所需武器。同年10月,双方谈妥中国接受的武器以出厂价五折记账,算作苏联对华贷款,同时苏方还提供技术和设备帮助中国建设兵工厂。截至1954年,解放军用苏制武器及仿制品装备了106个步兵师、18个地面炮兵师、8个高炮师、3个坦克师和23个航空兵师,首次实现了全军装备的标准化、序列化,并由此发展为诸军兵种的合成军队。然而苏联的援助也有水分。苏军在1947年后装备了AK-47自动步枪和C-41半自动步枪,对华却只提供老式的“波波沙”冲锋枪(中国仿制品为50式冲锋枪)和更老的莫辛-纳甘步枪(中国仿制品为53式步枪)。苏军1949年开始装备T-54坦克,将淘汰的2000多辆T-34卖给中国,许多车上居然还留有旧弹痕。1950年10月至翌年5月,在苏军提供的7个空军师装备中,仅1个师是米格-15,其余均为米格-9。米格-9是1946年苏联研制的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性能不稳定,总共只生产了500余架,这时却一股脑将369架卖给中国。中国空军领导人认为该机难以同美军的F-80和F-84交锋,更谈不上打F-86,最后,对方竟扣起了政治帽子:“你们敢怀疑社会主义苏联生产的飞机的优越性?”当时的解放军空军参谋长王秉璋忍无可忍,同苏方闹得拍了桌子。后来,斯大林考虑到两国关系大局,于1951年5月22日和26日两次致电毛泽东道歉,并无偿赠送372架米格-15。1952年10月,苏方又将60架现役的伊尔-28轻型喷气式轰炸机卖给中国。不过同年苏军装备了米格-17,却未向中国提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机械村 ( 渝ICP备17010994号-1|渝公网安备50022702001048号 )

GMT+8, 2024-11-28 20:33 , Processed in 0.024544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机械村

Copyright © 2012- Jixiecun.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