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461
- 最后登录
- 2024-12-9
- 阅读权限
- 30
- 注册时间
- 2011-6-7
- 回帖
- 297
- 精华
- 0
助理工程师
- UID
- 180
- 机械币
- 2205
- 阅读权限
- 30
|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中国驾车者数量快速增长,外资汽车公司拿走多数汽车销量。但外资要想进入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必须在财务上做出重大让步:必须与本地企业建立合资公司。合资安排并未实现北京的目标:发展出具有竞争力的中国品牌。这种利益背离现象,可能导致合资企业解体。
当中国政府1980年代初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建立车厂的时候,想的是要确保外资不会扼杀幼小的国内产业。中方当时要求外资企业必须与本地企业组建合资企业,并分享技术。在每家合资企业中,外资可与一到两家本地企业结盟。
后来,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据瑞士信贷,去年中国内地生产的乘用车数量达到1,600万辆。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由中国合资企业生产的外国车型。有些中国主要汽车企业几乎完全依赖销售海外品牌。就上汽集团(600104,股吧)(600104.SS) 而言,去年销售的89%乘用车来自与通用汽车及福斯汽车(大众汽车, Volkswagen)的合资企业。
目前这种状况看来不太稳定。北京希望中国品牌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而外国车企则渴望更加牢固地控制中国市场。去年,中国占全球销量增幅的85%。耐心等待并不是好办法。尽管中国品牌正在成长,但它们的销量增长速度却不如外国车型。
这可能促使中国监管机构从外部推一把。有一些选项可以考虑,包括允许外国企业独立经营,或者把它们踢出中国。
放开限制最为理想
对市场最为友好的一种情况是,中国政府取消合资要求,允许外资企业买断与中国合作伙伴建立的合资公司。没有了外方伙伴提供的稳定利润,许多国营汽车企业将面临财务困境。由此可能产生的结果是,中资汽车集团之间开展亟需的整顿,此后可能侧重于生产廉价汽车。
这样做也让长城汽车、比亚迪(002594,股吧)和奇瑞等民营汽车企业站到了同样的竞争平台上,这些公司从收入上看,对合资企业依赖并不大。根据瑞士信贷的数据,去年中国民营企业合计销售汽车约170万辆,几乎与丰田7203.T 和本田7267.T 在中国大陆的总计销量相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