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055
- 最后登录
- 2024-10-10
- 阅读权限
- 50
- 注册时间
- 2011-7-1
- 回帖
- 163
- 精华
- 0
机械工程师
- UID
- 1464
- 威望
- 1
- 机械币
- 571
- 活力
- 51
|
楼主 |
发表于 2014-7-11 08: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重发挥“磁石效应”
“磁石效应”是一种物理现象。磁石效应的大小,既取决于磁核本身,也取决于磁核放射出来的磁力线强弱,以及所产生的磁场辐射的范围和磁性保持的状态。中国机器人(27.51,-0.860,-3.03%)产业的发展,也一样既要取决于微观企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也取决于整个产业磁力的强弱以及国家和地方在政策扶持方面的辐射范围和保持状态。
业内把能够实现自动控制、可再编程、多功能多用途、具有3个以上的可编程轴、位置可以固定或移动的工业自动化设备统称为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领域,面对人力成本的快速上涨,企业对于机器人的需求日益迫切。对于机器人产业而言,整个产业的“磁力”之强,已经吸引了不少企业向其靠拢,A股上市公司中今年以来就有上海机电(16.59,0.090,0.55%)、亚威股份(19.20,-0.490,-2.49%)、京山轻机(6.65,0.050,0.76%)等近10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决定向智能化转型。
但在巨大的磁力背后,一系列问题也随之产生。比如,“机器换人”当道,换掉什么人,谁来操作机器,就成了问题。机器换掉的应该是出卖体力的操作工,懂得操作机器的技术工人仍然需要,如果缺少技术工人操作维修这些先进的机器,最后也难以实现真正的转型升级。再比如,机器换人将导致传统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出现过剩,制造业将出现结构性失业,这一问题也需要统筹解决。因此,在机器换人的过程中,要把产业升级与扩大就业统筹考虑,尽量减少阵痛,增加就业渠道。
为了扶持本土的机器人产业,国家近两年已出台相关政策,并颁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政策和资金的青睐让地方政府有了发展的动力,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福建、重庆、洛阳、广州、芜湖等10多个省市均出台了机器人扶持政策,在技术研发、人才需求和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本土机器人企业政策支持。
政策推动下,拥进机器人领域的企业数量激增。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5月,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总量353家,其中做系统集成的占86%,做伺服系统的占5.67%,做控制器的占4.25%,做减速器的占3.68%,技术含量最低的下游应用领域仍然占据绝对主力位置。这是导致业内对于产业链低端或出现产能过剩担心的重要原因。能否通过市场的手,调节相关企业在产业链中上中下游更为合理布局,从而引导中国机器人产业走向更为健康和高端化的发展轨道,将考验政策制定者的智慧。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或拟建的机器人相关的产业园(基地)已经超过30个。产业集聚是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产业园的空间配合、政策支持等优势,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产业配套、产业集群和产业特色,是增强工业园区发展后劲的潜力所在。但是,政府搭建好平台后并非就万事大吉,倘若建设和引资完毕之后政府对产业的有序引导出现缺位,那么有可能出现相关企业、产业、资源和市场不能形成有机联系和一定的共生关系的“乱象”。
政策对于机器人产业的扶持是一个“长久工程”,应该注重发挥“磁石效应”,使政策扶持的辐射力更强、更广、更准、更长久,才能为整个产业的健康持久发展保驾护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