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554|回复: 6

[内燃机] 国人山寨这么彪悍,为啥仿制不出世界一流的航空发动机?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回帖

10

积分

初入机械村

UID
14543
机械币
3
阅读权限
10
发表于 2015-3-31 11: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人山寨这么彪悍,为啥仿制不出世界一流的航空发动机呢?

44

主题

31

回帖

1万

积分

正高工程师

UID
516
机械币
3332
阅读权限
60
发表于 2015-3-31 17: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是因为航空发动机需要大量实验数据积累作为设计支撑。业内有句话说航空发动机是试出来的
二是国内的上下游水平都匮乏,上游的材料,下游的加工水平,都落后很多

161

主题

35

回帖

1360

积分

机械操作工

UID
547
机械币
1262
阅读权限
20
发表于 2015-3-31 17: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工和组装精度是最大的门槛,就算拿到原机,拆开来照着做,零件都拼不回去,零件精密度上不去,组装工艺上不去。况且这都不算仿制了,叫倒模都不为过

以大陆的工匠氛围和水准,民间有没有不好说,官方是一定没有的,否则现在就不会天天吵着赶超第四代、第五代发动机什么的了,缺什么才叫唤什么

打火机、皮包什么的,仿制水平确实世界一流,可那玩意有什么用

16

主题

32

回帖

1181

积分

助理工程师

UID
501
机械币
230
阅读权限
30
发表于 2015-3-31 17: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航空发动机,说再多技术问题都不如一个故事。
当年,在北航读书的时候,美国GE公司一个总设计师级别的发动机专家来做报告。他说当年对于最简单的燃烧室形状,通过微调确定了六个不同的模型,每个模型都做了大量的试验,积累了很多数据,最终得出一个最优模型。这也只是发动机设计工作的九牛一毛。
我们所谓的仿制,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为外形一样性能就一样,这在航空发动机这样的顶尖科技中简直是天方夜谭。如果国内有哪个大学,哪个研究所,哪个领导能真正重视基础科学、基础数据的积累,国产发动机也早不是今天的样子了。

4

主题

17

回帖

150

积分

助理工程师

UID
499
机械币
50
阅读权限
30
发表于 2015-4-1 09: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咱的仿造和山寨只能整个皮毛。核心技术没戏。

15

主题

39

回帖

681

积分

机械操作工

UID
493
机械币
132
阅读权限
20
发表于 2015-4-1 09: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仿小东西,结构简单的还行。复杂、高精度、高性能的产品没那技术实力做出来。

7

主题

13

回帖

199

积分

机械操作工

UID
503
机械币
38
阅读权限
20
发表于 2015-4-4 11: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航发的基本情况是“有体系,走过较为完整的过程,但远未满足实际需求”。作为一个成长在相关领域从业家庭的制造业准科技工作者,我试着说一下我的看法:

1.难度。航空发动机无疑是最复杂的工业产品,即使有之一也不会有太多的出其右者。构建一个完整的集设计、制造、试验、维护一身的工业体系尚属不易之事,更不用说在该体系下诞生一型优秀的航空发动机了。从公开的资料看,截止前些年能够独立涉足这个领域搞出成品的只有五大常任理事国,这里面虽有许多复杂的因素,但足以佐证其难度之大。我国在航发相关的基础科学(流体、燃烧、强度)、材料、加工、管理等多个领域的水准是否属一流尚存争议,更谈不上顶尖了,这是中国的航发目前只停留在“有体系”这个阶段的重要原因之一。

2.思路。这个问题坊间有这样那样的传闻,但从国内航发历史使用情况上看,大概曾经满足于从国外进口发动机的现状上。相比于国产发动机,俄制、英制的工作时间更长,性能比早期国产货更加优异,俄国货更是舍得外汇就能获得,还落个经贸合作、拉拢”伙伴“之名。从“航空发动机”国家重大专项上马如此之晚可以看出,从国家层面对这个问题的重视至少是曾经远远不够。相比之下,GE航空工程师那种国家旗帜般的自豪感让我感受很深。没有重视就没有投入,就吸引不到最好的人才,而航空发动机偏偏是个烧钱、烧脑力的东西,水平上不去也就不足为奇了。

3.一些实际的困难。国际大环境对于诸如此类的尖端技术,必然是采取严格保密的态度,即便近几年有一些曾在国外研究机构工作过的科研人员被引进回国,但限于工程的系统性他们往往只在某个狭小的领域有所涉猎,对整个产品的研发不能起到毕其功于一役的作用。同时,我国科研院所对于基础科学的重视不够,而基础学科往往又是前沿应用的基石。正如前面知友所说,许多流场、燃烧、强度、工艺方面复杂的子课题我们根本都没有亲手做过,大量的工作摆在面前需要去完成。

4.说到仿制的事情,前几天在人人网看到一句话是说「“抄”是相当见功夫的活,功力高的人,抄别人的东西,分明像是写自己的东西。功力欠缺的人,写自己的东西,全然像是抄别人的东西」。原文说的是写作,其实做科技工作也是一样。国人的仿制能力确实很强,也的确仿出了一些只有形似、内核却全然不同的东西,以至于最后哪怕做自己的东西也被人说是抄别人的。但科技工作,尤其是对像航空发动机一样的复杂工业品来说,“抄”的门槛是很高的,没有较好的基础和高投入基本只能停留在“喊口号拉横幅”的阶段了。这种仿制更多的是一个“消化”的过程,是一条交“学费”的必由之路。等到整个行业的水准上一个台阶的时候,就能从消化和借鉴当中提炼出新的东西为自己所用,从而可以考虑创新和赶超的问题。所以,仿制是必要的、无可厚非的。但鉴于上面提到的几点,航空发动机的“仿制”或者说“研发”所经历的过程自然会比LV手提包要漫长的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机械村 ( 渝ICP备17010994号-1|渝公网安备50022702001048号 )

GMT+8, 2025-1-19 08:16 , Processed in 0.02737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机械村

Copyright © 2012- Jixiecun.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