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之洞:近代钢铁工业创始人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国家日益积弱积贫。鸦片战争后,不少有识之士开始探寻“自强”、“求富”的道路,张之洞是其中著名的倡导者之一。毛泽东说:“湖北的工业基础,如汉阳铁厂、纺织厂、兵工厂、京汉铁路,都是张之洞带头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1890年诞生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汉阳铁厂从创办到衰落,走过48年的风雨雨,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1890年诞生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百余年后,中国钢产量已居全世界第一,汉阳钢厂在全国钢铁企业中已不占重要地位了。
1890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在湖北龟山下动工兴建,1893年9月建成投产。全厂包括生铁厂、贝色麻钢厂、西门士钢厂、钢轨厂、铁货厂、熟铁厂等6个大厂和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造鱼片钩钉厂等4个小厂。创办经费最初定为246万余两 ,1892年清政府增拨42万两,到建成时,实际支出500万两左右。因计划不周,所购设备不适于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钢铁生产陷入困境。
1896年4月该厂改为官督商办企业。为解决材料和设备问题,1898年开发江西萍乡煤矿,用马丁炉改造全厂冶炼设备,以制造钢轨。由于此项改造耗资巨大,1898年向德国资本求贷,1899年与日本签订“煤焦铁矿石互售合同”。
1904年又以大冶矿山作抵,不断向日本资本借贷。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 。抗日战争时期 ,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内迁重庆,其余被日军侵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作为敌伪产业清理结束。
汉阳铁厂遗址在现今武汉市汉阳区琴台大道,现为武汉钢铁集团汉阳钢厂。
在汉阳钢厂门前,竖立着一个门楼,上书“汉阳铁厂”四个繁体字。门楼左边有一个巨大的钢模,数吨重的钢模被安放在一块基石上,上面镌刻着“华夏钢源”。
走进门楼,抢入眼帘的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半身塑像,伫立在右边一片花丛中,两眼深邃地注视着前方。左边有一个巨型钢模。道路两边是一些钢雕,都是各种各样的生产设备,被涂上了五颜六色的油漆。
进入厂区内,许多货车正等着运送钢材,穿制服的工人在盛钢桶前忙碌。现在的汉阳钢厂已让人看不到任何当年汉阳铁厂的模样。
1938年,日军大规模入侵武汉,当时的国民政府决定将汉阳铁厂整体搬迁至重庆渡口,不能搬走的厂房全都炸掉了。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市政府在原汉阳火药厂遗址上重建汉阳钢厂。现在,最老的厂房、机器,也只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
1890年诞生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百余年后,中国钢产量已居全世界第一,汉阳钢厂在全国钢铁企业中只能算是小兄弟。
历史遗梦十里长廊奠基现代制造业
汉阳铁厂的雄姿已无处找寻,在晴川阁下游留存着一座百年老码头,曾是专供汉阳铁厂运输矿石和钢铁的。百余年潮涨潮落,码头上历历在目的铆固件依旧散发着黝黑的光芒,无言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收集了当年汉阳铁厂大量的图片与实物,记者在这里看到一段辉煌的历史。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为“自强、求富”,在武汉大力推行兴实业、办教育等新政,创办了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汉阳火药厂、汉阳针钉厂、汉阳官砖厂等,在汉阳龟山至赫山临江一带,形成蔚为壮观的十里“制造工业长廊”。现代制造业的兴起,直接成就了张之洞的“湖北新政”。
1894年汉阳铁厂建成投产,当时有很多外国专家在这里工作,其中仅卢森堡就有14人。1994年,武汉纪念汉阳铁厂投产一百周年,欧洲卢森堡大公国在武汉展览馆举办“武汉—卢森堡卓有成效之百年合作纪念展”,有关人员赠送了该国专家当年拍摄的珍贵历史照片和资料。
1994年,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成立,里面保存着研究张之洞最全面的史料。
保护遗产让博物馆述说沧桑钢铁史
多年前,汉阳钢厂就被规划为居民区,北区地段已被开发商购买。
“不能让汉阳铁厂就这样被拆掉!”近年来,顾必阶与他的同事们四处奔走,目的是在原厂址上建立工业博物馆。
“汉阳铁厂记录着辉煌的近代中国钢铁工业的历史,我们不可以这样短浅地看待工业遗产。”博物馆的老职工晏端林说。
2005年8月,国家两院多名院士建议,利用废旧厂房建工业博物馆,是一件有利子孙后代的大事。
今年5月30日,武汉市就工业遗址的保护开展调研,冯天瑜、皮明庥等知名专家建言,城市发展的文脉应该留下来,应当建立一个工业博物馆。但工业博物馆建在哪儿?一种意见是将遗址迁移到龟北路段,另一种是在汉阳铁厂原址上进行开发和利用。
顾必阶他们到处游说:“沿龟山西至赫山路段是曾经的十里工业长廊,保留着众多遗址,如果利用原址开发利用张之洞工业遗产,无疑是代价最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