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喷液式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规律的研究(上)
导读
往复走丝线切割大厚工件时经常会因放电极间供液不足而出现干切和换向条纹的现象。通过借鉴低速走丝中的高压供液系统有效弥补了工作液的不足。主要介绍了高压喷液实验方案的制定过程,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验证了提高喷液压力确实能有效地改善极间工作液不足的问题,提高和改善了切割效率和表面加工质量,使平均切割效率提高近20%;并在不同工件厚度、走丝速度、放电能量条件下,研究了供液压力的改变对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从而为线切割机床性能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当前国内的往复走丝线切割机床中主要应用的是常压供液系统,在加工工件时,工作液会附着在高速运行的电极丝上而被带入放电间隙。当被加工工件较薄时(小于50 mm),工作液较强的粘附力足以伴随电极丝进入放电间隙而起到冷却、绝缘与消电离的作用,而当工件较厚时(大于60 mm),附着在电极丝上的工作液就无法充分进入放电间隙从而出现干切现象。加工工件出现黑白相间条纹的现象就是工作液没有充分进入放电间隙导致的,而当工件厚度加大之后,这种现象更加明显。HSWEDM加工工艺指标没能获得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加工中的粘性蚀除产物未能从切缝间隙及时地排出而堵塞放电间隙,使其不能得到充分冷却,尤其是在加工大厚工件时,会经常出现换向条纹甚至断丝现象,这些都导致HSWEDM要以十分保守的放电能量和以电极丝的高速运行进行冷却来换取长时间不断丝的连续加工,因此在这种切割条件下很难获得较高的加工效率。与此同时,高速运行的电极丝不断的换向冲击对加工的精度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通过与低速走丝线切割喷液系统的比较,发现可以通过添加辅助高压喷液系统,即在工作液随丝带入的极间供液方式的基础上,辅以高压强迫冲液的方式,以提高工作液的极间进入量和极间平均流动速度,从而有效弥补工作液的损失。本文在高压喷液切割加工方面做了部分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高压喷液试验方案的制定
本试验中选用被广泛应用的冷作模具钢Cr12钢。Cr12的硬度和强度比较高且淬火变形小,因此常被用来制作模具,也正是因为其硬度较高,所以用传统的切割工艺很难加工,且淬火易开裂,而电火花线切割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3]。所以本试验选用Cr12钢作为被加工材料,具有较高的实用意义和代表性。试验在某公司生产的DK7732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上进行,用直径为Φ0.18 mm的钼丝作为工具电极,在相同的电参数(脉宽:64 μs,占空比1:3,功放管数6个)条件下,分别选择在0.1MPa,0.2MPa,0.3MPa,0.4MPa,0.5MPa,0.6MPa,0.7MPa,0.8MPa,0.9MPa,1.0MPa喷液压力下切割厚度为50 mm,100 mm,200 mm,300 mm的Cr12工件,再在改变运丝速度和喷嘴距工件距离的条件下记录加工用时和切割面积,计算其加工效率,并测量表面粗糙度值,以此作为评定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的指标,从而研究在不同的工件厚度、走丝速度和喷液压力下加工的工艺规律。
本实验共涉及4个参变量的控制,分别为喷液压力、工件厚度、走丝速度和喷嘴距工件距离,分别有10个、4个、5个和2个变量,理论上共需进行400次实验才能得到相应结论,这是相当大的工作量。这在理论上看似合理,但在实际加工中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在加工中大部分实验参数的变化是在反复验证同一条结论。例如,在电参数、喷液压力、工件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只需验证喷液压力在0.1 MPa或0.3 MPa条件下,喷嘴距工件距离为1 mm和5 mm两种情况下切割效率的对比,即可确定喷嘴距工件距离对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而没必要再去验证在其他喷液压力下的切割规律。如果再结合前几次加工实验得出的结论和线切割加工的一般规律,实验的次数可以大大缩减。
从表1中4组数据的对比中发现,喷嘴离工件距离越近加工的质量就越好,这在理论上也是成立的,当喷嘴距工件的距离越近时,喷液压力的损失就越少,进入放电间隙的距离就越深,大大改善切割环境,自然能更好地提高加工效率和改善表面粗糙度,图1为高压喷液加工示意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