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788
- 最后登录
- 2023-4-11
- 阅读权限
- 30
- 注册时间
- 2011-7-1
- 回帖
- 21
- 精华
- 0
村里打铁的
- UID
- 957
- 威望
- 0
- 机械币
- 147
- 活力
- 27
|
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的发展与展望
“要充分发挥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本身的特点,以实现连续化生产,并研发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11月26日,在2015冶金创新论坛上,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毛新平总结了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的发展过程、研究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毛新平
技术发展从引进到研究创新
毛新平认为,从技术特点和工业化应用来讲,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发展的过程可以划分成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84年~1999年,为引入期。这个阶段有一个典型事件,就是在1975年~1985年间科技部确定了薄板坯连铸连轧的技术研究工作,开启了我国薄板坯连铸的发展历程。1999年8月26日,国内第一条CSP产线在广州珠江钢厂投入使用。这是我国对薄板坯连铸连轧的探索和引入过程。
我国当时试图以市场换技术。珠江钢厂、包钢、邯钢3条线捆绑引进了德国的西马克技术,这样的引进开启了国内广大科技人员对薄板坯连铸连轧物理冶金和关键装备国产化的一系列研究工作。同时,基于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特点的认识,我国开展了相关产品的研发,尤其在高规格和高强钢方面。通过这个阶段的研究,我国形成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在当时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对钢铁大量需求的情况下,薄板坯连铸连轧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第二阶段是2002年~2008年,共计建设了9个薄板坯连铸连轧项目,包括了26个连铸机,同时,在产品上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特别是在高规格、高强钢等方面做了相关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产量方面,一条线做到了300万吨,这是我们在这个阶段取得的一些进展。
第三阶段是2008年之后的稳定发展期。这一时期,薄板坯连铸连轧的基础配置基本上确定下来,主要装备也基本稳定,而我国对其产品范围也进一步拓展。其中,我国对高品质特殊钢、硅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产业化。
第四阶段是目前关于无头轧制ESP产线和ESP技术的研究和投入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