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2879
- 最后登录
- 2023-2-6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11-6-11
- 回帖
- 649
- 精华
- 0
版主
- UID
- 483
- 威望
- 11
- 机械币
- 2455
- 活力
- -40
|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解读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十三五”总体发展目标,即“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满足市场需求”。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目标是引导和促进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是推动规划落实的重要方向,他就具体目标提出的原因及内涵作出详细解读。
规模化是必由之路
规模化、集群化是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由之路。
未来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目标是提高产业化能力、提升市场占有率,并在中高端产品方面实现突破。今年年初,工信部对全国机器人产业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初步统计显示,我国涉及机器人生产及集成应用的企业800余家,其中200多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但大部分企业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产品主要集中在三轴、四轴的中低端机器人。
因此,“十三五”期间工业机器人方面,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能力的提高是重中之重。从产业发展速度和市场需求增长趋势分析,到“十三五”末,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将达到10万台,其中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约占一半左右;服务机器人将随着感知系统、灵巧操作系统等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在助老助残、医疗健康等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并在教育、娱乐、安防、救灾等领域使服务机器人实现商业化,我国服务机器人产业规模有望超过300亿元。
目前我国机器人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逾90%的企业年产值在1亿元以下,龙头企业规模也不大,同国际机器人领先企业的营业收入相比差距较大,难以支撑产业未来规模化的发展目标。因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集群效应,增强产业竞争合力,是未来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