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2904
- 最后登录
- 2023-2-6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11-6-11
- 回帖
- 649
- 精华
- 0
版主
- UID
- 483
- 机械币
- 2460
- 阅读权限
- 100
|
不要被新能源汽车发展冲昏头,核心技术现状令人堪忧!
2016年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17.7万辆和17万辆,同比增长1.25倍和1.27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13.4万辆和12.6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4.3万辆和4.4万辆,同比增长57.1%和64.2%。近两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增长,成为了中国汽车行业最大亮点。2015年,新能源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国。但同时2016年以来,电池供应不足以及电池质量投诉也在快速增加。
据了解,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电池产品目前与国外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核心技术大量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另外国内随着新能源汽车热,电池行业“山寨”现象严重,质量问题频出。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投诉,主要集中在电池问题上。行业专家表示,我国生产动力电池的企业虽然多,但规模不大,电池产业的技术与工艺水准不高,生产一致性、可靠性不高,单体电池质量尚可,但组成电池包后性能就明显降低。
电池核心技术缺失
一直以来,包括动力电池在内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缺失核心技术。与国外领先企业相比,这几年来技术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拉大的趋势。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或许能够推动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量变引发质变”,但也有可能导致“拿来主义”再次盛行。毕竟,将国外先进的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品改头换面引进到中国市场就可以迅速获利,而自主开发则需要时间和高额投入。
有关专家表示,目前自主企业动力电池的研发水平和产业布局不足。我国动力电池领域龙头企业比较缺乏,企业的研发实力和先进技术的储备明显不足。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新能源汽车推广量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优秀电池企业的产品供应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从传统汽车的发展史来看,在目前的状况下,“拿来主义”有可能在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再次盛行。如果把国外成熟的电池技术拿过来改换成自主品牌就可以赚钱,谁还有动力去开发自主产品呢?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当年靠“拿来主义”获取的乘用车整车资源,我们掌握的核心技术可谓凤毛麟角。
与其说目前市场是新能源车企之间的较量,倒不如说是电池上的比拼。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电池技术恰恰是车企发展新能源车的最核心技术。比如,在动力电池产品品质方面,三星、松下等领先企业对产品的一致性要求达到了PPM级(百万分之一的误差率),中国可能没有一家企业能做到。事实上,诸多对于电池领域的投资不外乎两点:原来的外行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内行扩产或延伸产业链布局。但总体上对所投项目缺乏一个明确而具体的规划,通常寻求的都是短期回报。
据了解,电动汽车主要的成本、可靠性和安全性都在电池上,电池上的隔膜技术目前是世界尖端技术,主要决定电池的安全性。国内多数自主电池企业使用的隔膜全部是从国外进口的成品。每块单体电池都需要隔膜,以致隔膜的价格占整个电池价格的30%左右。据了解,电动车电池的各环节要求精密度非常高,日本的隔膜非常薄,隔膜上的孔隙也小,而国内生产的隔膜很难做到超薄水平。使用国产薄膜易造成电池短路和自放电高,隔膜过厚也会影响电池容量,总之国内电池薄膜制造业水平还达不到要求,精度不够。
对自主电池企业而言,沉下心来搞技术储备,尤其是注重对前瞻性技术的研发积累,是关键。目前,一些国内企业对前瞻性和基础性的研发重视也不够,大多数企业的研发集中在工艺层面,而相关科研机构在研究电池技术产业化环节上也有所缺失。因此,将多方力量联合起来,搭建公共的共性电池研发平台意义深远。此外,国内电池工艺一时间还难以与国际先进企业媲美。企业除了要掌握核心技术,还需要拥有良好的工艺设备,提高工业水平,真正研发制造出高品质的动力电池产品,这给汽车装备制造业出了一道较难的考题。 |
|